《马戏之王》:戏剧逻辑与演技

看完《马戏之王》自己虽然很喜欢,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所以想写篇影评去理解一下为什么。

男主这个人物的动机其实从一开始就是没有明确的,既他做这些事究竟是为了什么。他一开始开博物馆,我觉得就是为了赚钱,因为在这场戏之前送女儿生日礼物那场戏里,他说了自己觉得过得穷,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但是他后来干这些事其实和家人都没什么关系,都是为了捞名气。其实那段“招聘”蒙太奇显示的就是他怎样扭曲事实来吸引人眼球来赚钱。这也没什么关系。但是后来他去见女王,以及和女歌手合作,这里就有点没说明白。他带着女歌手巡演对自己的马戏团有什么好处?还是说这只是他个人的行为,为了赚名气?从和岳父撕逼那场戏来看,他这么做确实是为了名气和身份。说明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家庭满足的生活,而是要满足他个人的认同。在这期间他干了很多有点渣的事情,比如在女歌手唱歌的时候把自己马戏团的人放在边缘位置,不让人看见,觉得影响自己形象;女歌手唱完以后的庆功会上又不让马戏团的人进来,觉得他们不体面。结果马戏团的人也不生他的气,而是转身开始生全世界的气,激昂地唱起“This Is Me”。他们对男主的背叛其实并未有持续的后果,没有用行动表现出来,后来马戏团失火,在酒吧大家感谢男主,说是你给了我们一个家。我看着就很尴尬。人家前面还为了名气和地位各种嫌弃你们,咋来个火灾你就原谅人家了?原因:我们接下来要唱男主角改过自新的这首歌了。所以不要在乎前面的情感逻辑,只在乎理智逻辑就行。理智逻辑是,虽然你有可能在剥削我们,嫌弃我们,但确实给了我们一个家,所以我们感谢你。天啊,看得我这叫一个尴尬。为什么尴尬呢?因为前面的情绪没有通过行动和戏来解决就转变了,导致人物感觉在被剧情牵着走。
 
从这个角度来说,米歇尔演的男主老婆这一角色其实是处理得很好的。首先开头有个“青梅竹马恩爱一生”的蒙太奇,说明俩人感情怎么好。后来男主带着女歌手巡演去了,老婆唱了一个“你为什么抛弃我”的歌,情绪是低落的。接着丑闻爆出,房子被没收,她感受到了深深的背叛,坚定地回家了。这看着就很舒服。为什么?因为每个情绪都有后果,而且人物付出了行动,因此这些情绪是有重量的。为什么休叔老婆决定回自己家的时候,观众真的很揪心?因为她用回家这个行动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这也提醒着观众,男主的行为是有后果的。他不能把身边的人随意抛弃。
 
反观一下马戏团成员对待男主很渣的行为的态度,他们对此唯一的行动就是唱了一首“活出真我”的歌,并和恶棍们在马戏团里打了一架,但是没有一个行动是针对在男主身上的。所以男主对怪胎们那些不好的行为都没有重量,因为这些被男主伤害的人没有做出反应和行动。这也是为什么马戏团成员最后感谢男主让他们有一个家的时候,让我如此尴尬。
 
有的人说了,音乐剧不就求看着一个爽嘛,你纠结这些做啥。其实我某种意义上也同意这个观点,因为类型片有类型片自己的逻辑和预期。观众去看动作片,难道他们进影院之前的预期是让自己体会人性的复杂性?肯定不是啊。
 
但是我不太喜欢的地方,是这个影片有刻意拔高的意图,但是自己又没有把自己的逻辑屡清楚。如果你一开始就让观众觉得这是一个欢乐的歌舞片,那你就一直欢乐呗。迪士尼这样的音乐剧一抓一大把。 但你又给男主加了悲惨的童年,对名誉和身份的渴望,又想把他的复杂性展现出来,通过和岳父撕逼以及冷落马戏团队员等戏份来让观众知道其实他不是那么完美的人,也有自己的私心。那也不是不行。但你好歹得自圆其说。比如男主的家庭线,我觉得至少是自圆其说的,他对名誉和身份的渴望让他忘记了自己对家庭的爱,最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放下一切去看女儿跳舞了。俗不俗先不管,这至少是说得通的。但是男主的马戏团事业线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一开始是为了钱才成立的这个班子,而且过程中也没有对自己的队员怎么好。最关键的转变的过程是靠一个外来的火灾来强行把人物拉到情绪低谷,然后马戏团成员一点也不埋怨他,还感谢他,鼓励他。最后影片落款是“最高尚的艺术是给别人带来欢笑”。你在逗我吗?你从一开始有讲男主角多在乎给别人带来欢笑了吗?这自圆其说了吗?咱先把这个涉嫌刻意拔高的落款忽略,只是讲男主马戏团的事业线。 你可以写男主最后的转变,但是为什么要用一个外在的火灾呢?如果这个火灾是因为男主对马戏团队员的刻薄态度导致的,这其实是说得通的。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导致的后果给大家带来了伤害,和自己老婆离去一个道理,然后他再转变,我觉得是符合戏剧逻辑的。但是组员也没有因为他的冷落而抛弃他,火灾也不是他导致的,所以我看得很尴尬。咱拍电影不能太贪心,什么都想要。你又想说男主是顾家好男人,又想说他包容怪胎心胸开阔,我觉得是很累的一件事。电影的体量承载不了这么多东西。也不是做不到,但是要么有一条线会被牺牲,要么编剧就得下功夫把两条线都说明白,用情感逻辑,人物的反应和行动串联起来,不能是割裂的。你不能只显示男主的功利,但是不显示这些功利对于他身边人的影响。就像契科夫说的,如果你第一幕里有个手枪,那第三幕这个手枪得能响。老婆这条家庭线是遵从的。她发现老公可能心不在家里了,这是枪。后来她决定离开男主,这是枪响了。马戏团成员发现男主因为名利而冷落他们,这是枪。然而这枪从来都没有响过,因为剧情需要大团圆,编剧累了,想赶紧进入高潮了,懒得琢磨了。

————分割线————

看这个片子的另外一个感触就是休叔实在是太擅长情真意切的表演了。但是电影拍摄是一个尴尬的过程,既演员只是负责演一个时刻,他们的目标总是在把一个时刻演好。至于最后这些时刻最后串起来有没有连贯性,这就不一定是演员的工作了,很考验导演和编剧的功力。举个例子,同样是休叔演的《小飞侠》(2015),他在里面演个反派叫黑胡子,有一场戏是他和小飞侠对话,然后说着说着话眼睛就就开始闪泪光,这看着我叫一个惊叹。哇,休叔演技真棒,瞧这泪光闪闪的,多脆弱!多炸裂的演技!然而他这个角色的前史根本没有交代好,黑胡子全程的目标简单又粗暴,所以我根本不知道他这个人物这场戏眼睛闪泪光是因为什么。难道他曾经也是少年,看着彼得潘然后感慨自己失去的童年?他曾经有个儿子,这儿子和彼得潘长得像?我不知道啊,你导演或者编剧没告诉我啊,那我作为观众不就得猜吗?
 
看本片时我也有这个感受。比如瑞典夜莺在演唱的时候,休叔在台后情真意切的闪泪光,看得我那叫一个感动。休叔真棒!演技真好!然而我不知道他这个人物为啥哭。他是被感动到了?还是他喜欢上女歌手了?还是两者都有?我不清楚啊,因为你导演或者编剧没有给我足够的线索啊。所以后面女歌手差点亲休叔,休叔拒绝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是感受到了背叛。你前面那么闪烁的泪光分明就是爱上了人家好不好,在这里装什么矜持?后来想,哦,或许他只是单纯被歌声感动了吧。可是你俩初次在女王宴会那里见面时候,那个慢镜头是什么鬼?难道不是你爱上她了吗?然后你告诉人家,我没听过你唱歌,但我也想请你来美国,因为你名声大。配合前面那浮夸的慢镜头,我觉得这不是明摆着搭讪吗?都没听过人唱歌,就要给人家办演唱会,这勾搭的意图难道不明显吗?你到底是爱人家,还是图人家的名?这明显是我自己脑洞大开,胡思乱想,但我之所以会胡思乱想,就是因为导演和编剧没有为休叔这真诚并泪光闪闪的一刻做出解释,也没讲清整段瑞典夜莺戏份的目的,所以我作为观众,只能通过已有的戏份来琢磨背后的意味。有时候能琢磨清楚,有时候则是越琢磨越糊涂。这便是为什么导演和编剧很重要,因为每场戏要有指向性,你不能让观众裸着看。
 
说到底,还是男主目标不明确这个问题。如果赚钱(为了家庭)是大目标,和瑞典夜莺合作是个小目标,开马戏团也是个小目标,也不是不可以。从结尾来看,貌似是这样打算的。讲一个表面上为了家庭,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名誉渴望的人,最后回心转意的故事。这也挺好的啊。但是现在的写法,是把瑞典夜莺写成了小目标,为了赚够钱,来满足男主开马戏团这个大目标。但如果开马戏团是大目标,你就得把这个大目标的比重写清楚,这样看每场戏的时候,观众知道自己在这个故事的哪个阶段。由于目标不明确,显得男主怎么赚钱就干啥,每个小目标和他大目标的之间的关系没有解释清楚,这就导致瑞典夜莺的部分有隔离感。最后结尾又落回了家庭,马戏团其实对男主也不重要,真是让我无话可说,因为回归家庭这个主题是非常正确非常好的,如此的正能量,但这并掩盖不了男主目标不明确这个问题。
 
我作为休叔的粉丝,看了他很多戏,其实觉得他的优点很明显,就是能把一种情绪演得很到位,稍有点的局限是表演不一定很有层次感(这有点吹毛求疵,因为很多演员连一种情绪都演不好)。比如《悲惨世界》,他的人物很惨。虽然他情真意切地在演,但我每场戏只能看到惨,看久了也有点累。他眼睛大,稍微有那么点情绪,我就被吸进去了,因为他演东西很真诚。但是这也有局限性,因为人物的表演不能只以情绪为主,必须得有导演来把关,让他饰演的人物的戏份在最后串起来的时候不让观众困惑,有连贯感。后来发现《马戏之王》的导演之前是拍广告的,我顿时明白了点什么。对表演缺乏整体感的理解也在情理之中。
 
休叔的嗓音感觉也没有以前有底气了。我一刷的时候还以为是音响不好,怎么他唱歌我词都听不清楚,以为是混音的问题。后来听了原声带的时候,发现他声音还是有点细,没有以前那么有底气了。我还有点心酸。他在《奥克拉荷马》(1999)里那低沉有力的嗓子我现在还记得,怎么年纪大了不行了?后来看采访,说他为了这个戏特意换了声乐老师,为了让自己更有流行腔。我简直是一脸问号。我不在乎你唱什么腔,咱唱得好听不就行了。最后一首“From Now On”里结尾处他开始飙高音,听得我那叫一个尴尬,感觉简直是声嘶力竭,把我心酸得不要不要的。用你在《奥克拉荷马》里的唱法,这高音岂不是轻轻松松的就飚上去了?然而我不是休叔,不知道他是怎样的工作模式。只能怪自己有可能变成了“粉到深处自然黑”的一名苛刻粉丝。但我还不是盼着休叔好嘛。比如这个剧本,可能只有50分,但是因为各位演员精彩的表演,变成了70分。那为啥不找个70分的剧本,利用你的演技,给观众带来一个90分的电影呢?这明显是我在意淫。但演员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希望休叔以后能和靠谱点的导演合作,不要让你的表演变得碎片化。你值得拥有更好的导演和编剧。
 
最后配图是《美好的事情》第二季里的截图。女主是一个单亲妈妈,职业是演员。她在这里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心疼一下演员这个职业。休叔的演技都到这个地位了,最后缺的还是好编剧来让他再上一层楼。这段中文翻译的不是特别好,但是基本意思对。总之大意是,把特别蠢的剧本演得不蠢,是你作为演员的功力。但如果这就是当演员的前景的话,真是满满的心酸。演技或许可以单独作为技能拎出来评论,但是我们作为观众都知道,能看到一部演员演技在线,人物又写得好的片子,实在是太难了。

 

咦,我们不是在聊表演和导演吗,怎么又扯到编剧了

 

因为编剧真的很重要

 

(完)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