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星尘》学导演

这几天因为看了”Kingsman”后和打了鸡血一样,开始挖导演Matthew Vaughn的老坟。发现真是个神一样的存在,IMDB导演头衔只有五部片子,第一部是个独立制作”Layer Cake”,然后第二部直接就是大制作《星尘》,第三部《海扁王》,第四部《X战警:第一战》,第五部就是今年这个“Kingsman”。

李安也是一样,拍完独立制作父亲三部曲里最后一部《饮食男女》后就直接执导《理性与感性》了。《星尘》是自己很早看的片子,那时候英语也不怎么好,基本上就在看特效。现在欣赏水平提高以后再刷了一遍发现真是独有趣味。很多连贯的镜头运动都有导演自己的个人印记。于是买来蓝光光碟,开始看幕后花絮和导演评论轨。《星尘》制作经费只是6000万美元,前后只用了60天拍摄,很是令人敬佩。从这位独立制作导演参与的第一部大制作的经历里真是能学到不少东西。

从小说到电影

《星尘》原著小说作者Neil Gaiman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Coraline”《鬼妈妈》也是他写的)。其实在小说完成之前就有制片厂的一个高管希望把这部作品改编成电影。就是一个简单的对话,“你现在在忙什么?” “哦,我在写一部叫《星尘》的小说,讲的是XXX的故事” “有意思!我有把它改成电影的倾向。改编权给我吧。” 所以这对于其他编剧或者作家的提示就是随时做好“推销”自己作品的准备。有时候就是这种简单的寒暄,如果你简短几句话就把自己的作品说的让人感兴趣,搞不齐机会就来了呢。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扯远了。当时由于Neil有别的事情在忙,《星尘》只是每次一两个章节一起写,十分片段化,很像睡前故事,而不像电影那样很有整体感。他自己也是拒绝自己亲自把自己的小说改成剧本,因此导演Mattew和另外一位编剧Jane Goodman一起承担了这个改编剧本的任务。

小说和电影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电影需要靠人物的行动来催进故事的进展。改编并不意味着要把所有的情节都像原著那样照搬,而是在主旨精神上和小说一致就算功德圆满了。有很多改动,比如原著7年一次的集市变成了一直都在那里不离不弃的固定场所;Wall有一个会武功的守门人;结尾也没有那么伤感。

第一版剧本在最开场处的旁白上就有很多争执,因为信息量太多;同时结尾也只是一个简单的,没有剧烈冲突的高潮。在第一版写出来后Mattew坚持让Jane和Neil配音,把整个剧本都读出来。虽然学海盗口音什么的很有意思,但他们也发现很多问题。有些喜剧成分太多,有些台词太奇怪,有些在纸上明明不错的对话真读出来并不是很管用等等。

所以改剧本的两个基本办法:

一:读出声的过一遍
二:给不知道的人读一遍

他们最后对开头的旁白依然不太满意。但是没想到让甘道夫(Sir Ian McKellen)读了以后瞬间带感了,因此最后也就这么凑活了……导演说后来在剪辑过程中又是一次再创作,把一些不好的地方处理了。

场景设计和特效

导演对这部电影的一大美学要求就是越真实越好。虽然这是个奇幻故事,有魔法元素,但是并不代表一切都要华丽丽。魔法在这个世界就好像我们世界里的普通工作一样,大家都见怪不怪了。一切都要尽力真实。

首先是拍摄地点。观众惊讶的说“你们CG的风景都好美啊!” 其实都是真实的。Mattew这点和诺兰挺像的,都认为摄影机拍摄的东西最让人放心。剧组去了冰岛,苏格兰高地,采用了直升机拍摄,因此都是真景。极冷的天气对剧组也是很大的挑战。Wall的那个小镇也都是真景。
<图片5>

场景设计也是尽力创作真实感。比如皇帝的寝室,那其实是个真正存在的房间,在一个古老的豪宅里。对于女巫的宫殿,Matt想要一种”反着的凡尔赛宫“。金色的地方变成银色,白色的地方变成黑色,要着地于现实,不能太天马行空。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

女巫宫殿

女巫宫殿

特效很容易变得过于喧宾夺主,Matt也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凭空创作旅馆那场戏,他想的是把一个娃娃屋烧毁,然后把录像带倒着放。这便成为了那段特效的基础。他也不是完全倚重CG。比如那个陨石坑就是个真实营造的片场,然后周围燃烧的森林是一个微观的模型森林,被真的烧掉一部分。

选角和导演员

这部片子可以说是群星璀璨。全剧最先确定的演员其实是当时还不出名的Charlie Fox(男主)。Mattew觉得这是一个关于成长(”coming of age”)的故事,因此男主必须能同时驾驭天真和成熟,并且令人信服。试镜之后导演很满意。另外的原因就是如果选一个不知名的演员当男主角,观众才会真正和他一起成长。如果是皮特做主角的话,观众会觉得路上这些奇奇怪怪的人应该为能见到皮特而感到高兴,而不是反过来。事实上《星尘》《海扁王》和最新的”Kingsman”男主都是新人(小鲜肉),所以我有点怀疑导演先生你真正企图是什么呢。

导这位新人演员的时候导演觉得他有点气血旺盛,”opinonated”。所以对于导演也有点挑战。比如一开始在Wall里面他感情受挫,回到家里对着一口平底锅说话那一幕,他拒绝表演,因为他觉得太蠢。还是Jane出马,和他说“我们这么安排是为了喜剧元素”,好说歹说给劝了下来。后来影片上映的时候观众在那里都笑了,Charlie也算是领会到了一番苦心。

下一个确认的就是Claire Danes(女主。现在因为《国土安全》也算彻底红了吧)。因为试镜的时候的几场戏她和Charlie非常来电。最重要的是她角色出场的第一场戏(和男主拌嘴,骂他是白痴)只看台词的话很容易演成更年期的撒泼妇女,那种”bitchiness”不能是真泼妇。导演觉得她是少数能把这个平衡掌握对的。

导演说其实全片最难导演的反而是试镜的那三场戏(男主第一次撞见女主;男主女主被绑在船上;男主和女主面对面的趴地上)。因为试镜太多次数了,自己都能把词背下来了,因此没有其他戏的那种新鲜感,也很容易形成固有感觉。演员也反映试镜过的戏最不好演。挺有意思。

Robert De Niro明显是不需要试镜的那种人物。再读完剧本后他愿意接这部戏。导演觉得他身上的男子汉气概会给后面的异装癖带来很多喜感,并且他想让Bob保持他的纽约口音,因为在一坨英国口音演员里也会比较有趣。他还特意让Bob在那场戏里给自己脸上那个明显的痣用一个爱心给盖住。后果就是在真正拍摄异装癖那场戏的时候,很多毫无思绪的现场工作人员都在惊呼:“天哪!你对教父做了什么!!”

“不忍直视”的字典配图

“不忍直视”的字典配图

和这种老戏骨合作一定是压力不少。关键是Bob的第一场戏是他从飞船的窗户望出去,非常简单。所以导演和他的第一次交流就是,“来,往窗户外面看就行”。然后拍了好几条……还真是够囧的。Mattew觉得Bob很专业,很多挥剑动作戏都是亲自上手,不喊累。和陌生演员合作也是有耐心。这可能也是导演的欣慰吧。和好的演员合作,不知道能省多少心。

Ricky Gervais演了一个戏份不多的商人。虽然De Niro之前并不认识他,但是在他俩的第一场戏里Ricky即兴创作了很多搞怪台词,把所有人逗的不行,因此片场气氛很好。但是Mattew为了赶时间,还得随时提醒大家要按着剧本来。不过导演还是要给演员一些发挥空间的。比如Ricky的角色失声后发出鸡叫的声音就是他自己的主意。

女巫这个角色导演一直想找一个银幕美女来演,但是他担心Michelle Pfeiffer不会同意,没想到在告诉她“你要演一个丑陋的老太婆”之后她反而还笑着答应了(当然还有De Niro的原因)。因为如果女巫真的很漂亮,剧情里面你就真的能相信她会不惜一切代价重新获得美貌。Michelle也很专业。首先是那个特效化妆。动不动就几个小时,还热的要死。在苏格兰拍戏的时候气温很冷,她也毫无抱怨。Mattew对她的指导就是要拒绝俗套的女巫表演套路,要保持一种冷静,优雅的状态。

也真是够拼的

也真是够拼的

导演,拍摄和后期

Septimus的扮演者Mark Strong说,“作为演员,你希望能从导演那里得到反馈,哪里做的对,哪里做的不好。Mattew在这一点上感觉一直都很准确,所以我很相信他。”

Victoria扮演者说,“Matt也是剧本创作者之一,因此他对故事了然于心。和这样一个导演工作你总是能得到很多启发。”

一个制片人说,“因为Matt是从独立制作的背景过来,所以他很懂得受条件限制的时候该怎么办。有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是钱不够,你和他一讲就能明白。他懂得每场戏的本质,知道如果经费不够,该如何用别的方式达到这个核心。虽然他不是很适应这种大规模使用绿幕的制作,但是在沟通中都慢慢改善了。”

Mattew在本片用的多说在用自己之前合作过的工作人员。制片厂问,为啥不请个贵点更高端点的摄影指导啊?他还是坚持和老团队合作,效率至上。很多演员比如Victoria的扮演者也是老相识。其实这都是业内都知道的常识。如果合作的好的话,很多人都会重复在一起的。因此在业内的人士真的是一次也不能怠慢,就和剧中的莎士比亚船长的名言一样:口碑是一点点攒起来的,却几秒钟就能毁掉。都不容易啊。

如果出现问题,导演也得积极找方法解决。比如旅馆王子泡浴缸那场戏,Michelle和Claire没有同时在场,因此镜头一直没有给远景,蒙混过去;Michelle在旅馆戏拍摄时被告知必须站在某个地方不动,她很搓火。因为分三组人拍摄,前一组里Michelle的替身的位置已经拍过了,因此为了连续性必须如此,他也得想办法安抚演员;在苏格兰拍摄的时候因为时间紧迫和温度低下,他决定架好摄像机后不再换位置,而是通过换镜头来切换远近景,非常伍迪艾伦一般的“美国拍摄手法”。

因为全部拍摄周期只有60天,Mattew并没有参与所有的拍摄。比如所有的骑马远景近景都没有他的参与,男主妈妈写信回忆那一小段也没有,都是Second Unit拍摄的。从这里也能看出导演的中心职能就是和演员沟通,如果没有的话连不用在场都可以。

剪辑也是另外一个重要方面。Matt对于剪辑对叙事的改变非常震惊。最初开头部分被剪的很短,五六分钟男女主角就遇见了。但是后来他决定要把开头放长一点,让观众更能体会Charlie的人物,也让后面的成长更合情合理;初版里有很多马匹奔腾的镜头,后来为了精简节奏都删掉了。

配乐中”Snowdrop”是第一首创作出来的曲子,作曲家本以为要作为主题曲使用,还是在Matt意见下被否决了。很多时候音乐在Matt带领下也有喜剧作用。比如Charlie角色一路勇猛的追向马车那一幕,音乐像Indiana Jones那样英雄气质,让人以为他一定会成功,结果就是他撞车上,摔了个狗啃泥;海盗之战的音乐配上De Niro的异装乱舞更是丧心病狂。这些特质都在他日后的片子里有呈现。

结语

虽然独立制作的电影导演和商业电影的导演一定有一些不同之处,但是好导演的特质都是相同的。理解故事,知道影片要呈现出怎样的基调,清楚该从演员身上得到什么,知道该如何通过各种手段达到每场戏的中心,更要能虚心的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域,迎接新的想法和挑战。这都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能做的便是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步,等机会来临时才能抓住。

花絮:
*凯斯宾王子Ben Barns饰演片中年轻时候的男主父亲,引得剧组所有女工作人员的一片花痴,声讨导演,问为什么他不是男主。导演因此老黑Charlie,说“你瞧瞧人家Ben,鼻子,脸,骨架…样样比你好看。”
*新超人Henry Cavill在剧中也演了个小角色。评论轨里导演说“将来他一定会非常出名的”。

每个人都有黑历史

每个人都有黑历史

*国王扮演者是 Peter O’Tolle(《阿拉伯的劳伦斯》)本来那些演王子的演员都喜欢各种贫嘴,在他老人家面前乖的不得了。

*女巫扮演者Michelle Pfeiffer 日后吐槽“为啥我和Robert没有对手戏!我可是为了他才同意的。”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