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
今年十月份的时候收到NBR(National Board of Review,美国国家影评协会)的邮件,说有一场《燃情主厨》(“Burnt”)的提前观影,之后还有主演布莱德利.库伯和西耶娜.米勒 真人在场回答问题。再加上不要钱,此等好事怎能拒绝。查了课表,当天上午没课,立刻RSVP。
放映被安排在Park Avenue一个比较小的放映厅,可能不到五十人的样子。我在第四排坐下以后周围开始坐满了各种老头老太太。估计他们才是正经的影评协会会员。我们这种学生完全是来充数的。偷听他们的谈话,我觉得也挺无聊的。基本上都是我看了什么什么片子,谁谁谁演得好,故事怎么怎么一般…一类的话题。他们谈论的时候毫无热情可言,都非常客观。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奥斯卡比较保守。如果大部分成员都是这样,拍电影的也真是难做。不是说这些投票成员古板,而是他们看过的东西太多了,一点点的俗套就能把他们从欣赏中抽离出来。
电影其实也一般,食物拍得倒挺好看的,观众也不时的笑几下。放映之后两位主演直接就走了进来,穿得比较正式,在主持人的引导下给我们讲幕后故事。全片里的每个厨房人员都是从米其林二星餐厅来的,而不是群众演员。厨房也是一个完全能正常工作的厨房,有时候导演会直接拍半个小时,就是记录每个人是怎么工作的;电影里的菜也是由一位米其林二星大厨亲自设计的,保证真实。整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两位演员的真诚。影片中一场戏是男主失败后喝醉,跑去他朋友厨房撒泼,用塑料袋把自己的头蒙上。布莱德利和我们解释说那场戏完全是自我发挥,和他对戏的演员也非常配合。他觉得作为演员能真实的活在某个时刻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这离不开演员间的合作。”Acting is reacting.”(表演是反应的产物)西耶娜也和我们讲为了准备这个戏,她自己可能动手做了上百条鱼,最后已经是高手了。她的人物在剧中做意大利面的那场戏也是实拍的。观众问的问题质量也很高,他们都非常耐心并热情的回答。当然也有可能是我太天真了。他们这种天天活在名利圈的人肯定都是人尖子,假装真诚还不容易?但我愿意相信我的感觉。
听完之后我还是挺心酸的。演员有时候最期待的就是有好人物能演,但仅仅有好人物不代表会有好故事,有好故事人物又不见得出彩,有好故事又有好人物,电影又不见得拍得很好。变数太多。演员总体还是挺被动的,只能靠编剧和导演给自己工作。我也顿时能理解为什么好多好莱坞大明星愿意自降身价演独立电影,就是因为他们被写得好的剧本吸引。从这个角度来讲,美国的演员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佩的地方。他们看重表演,而不仅仅是名利。从编剧的角度来讲,写的剧本一定要有出色的人物。一旦被大牌演员看上,片子被拍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当然国内可能便是另一番情景了。
走的时候和我一起来的一些学生偷拍了几张他们的照片,我根本就没动这个心思。刚来纽约的时候我对名人也是这样,但是见得多了就觉得很不舒服。人家这么真诚的和你分享了这么多东西,如果我拍照的话,就好像从他们身上拿走什么东西一样,把他们当明星看,而不是演员看,这其实是不太尊重的。我有了这么好的一次经历就足够了,不需要别的什么来证明。
(插句话,布莱德利本人的星光确实很耀眼。人长得太帅真的是罪过。)
其实想想这两年借着电影的由头已经见过不少所谓的名人了。他们都很真诚。大卫芬奇和我们讲话的时候不时蹦出脏话,一点也不忌讳,讲好莱坞的时候很多怨念都毫不保留,完事以后非常耐心地和我们这群学生们聊天;多兰在《妈咪》的问答环节也是非常耐心,生怕自己解释的不清楚,显得挺萌的;玛丽昂歌迪亚回答《两天一夜》问题的时候总是笑,因为英语不是她母语,但她也从来没有不耐烦;《第四公民》导演劳拉在问答环节遇到了一个亚裔的半激进分子,她不停的在解释自己的组织,却不问问题。导演也是不卑不亢,”你有问题吗?如果没有问题请把机会给别人。”问答环节继续进行。如果只是一个人素质好,或许只是例外。但是这么多人都是这样,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的电影业如此发达了。当然,我这有上纲上线的嫌疑。人性格再怎么好,拍出来的电影也有可能是渣。人再怎么粗鲁,拍出来的东西不一定就是烂的。艺术和人格是有分裂性的。玩艺术,你不需要做个性格完美的好人。但是亲眼目击过这些榜样是怎样面对人生和电影的,还是挺让人暖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