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古今痴男女,谁能过情关
前几天在netflix上看了完整的NC—17分级的《色.戒》,可能也正好是因为观影的时候情绪非常集中,导致看完以后一直萦绕在心头,随便写写,估计也不算是影评
现在的影片往往都变成了情节简介,都没有分析cinematic technique。不过影评这个东西本来就是给自己看的,又不是用来说服别人和自己有一样的观点
最吸引我的永远是人物。先说易先生。从人的角度来讲,他是一个可悲的人,因为他失去了相信的力量。由于工作,见多了生死离别,见多了背叛与欺骗,也深知不小心相信任何人的后果。他是一个有情,但是一直在self deny的人,不想爱上人,因为他知道爱是弱点。王佳芝的出现对于他是个挑战。当然书里面没有把他塑造成深情的人,我倒更喜欢电影的演绎。电影的处理中我是能感觉到他们俩人的真情的,所谓“戏假情真”。自古英雄难过情关。可这为什么难呢?不能拒绝美貌?不能拒绝肉体诱惑?我觉得难在没有人愿意真正孤独的一生吧,或者说没有人愿意接受人向来就是孤独的这一事实。易先生也许努力做到从不动情来避免伤害,但是还是由不住自己。不过爱情对于他还有点过渡补偿的感觉在里面。每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按照王佳芝的话说,他需要知道自己还活着。性是一个很原始但又很重要的隐喻。弗洛伊德把sexual frustration引申到了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易先生在性上占有的冲动,还有SM的表现,无不体现出他内心对于爱情的扭曲。不对,不是扭曲,而是过渡补偿。当一个一直self deny的人一放松,会比洪水决堤还可怕,那种负面情绪的释放会带来不可想象的扭曲快感,电影便用sex来表现了。到这个程度来讲,或许易先生并不是很爱王佳芝,他只是爱那种不再self deny的感觉,喜欢那种占有以及原始的释放,是对自己压抑的过渡补偿。无论可否,在香港一起吃饭以及选钻戒那两场戏,几个眼神便能看出真情。他这个冷酷无情的“汉奸”到底还是人类,不是机器。
这又牵扯到很多人对本片“美化汉奸”的谴责。我觉得这很扯淡,我也不怕被别人说卖国贼。我想这也是本片想探讨的,我们是不是太忠实民族主义,甚至盲目爱国。易先生作为汉奸的惩罚便是此生不能再打开心扉,为了自我安危而患得患失,不能再体会到爱情。特别是本片,他经历了得到爱情又失去爱情的过程,这种伤,这种惩罚,估计比死亡还可怕,所以怎么会是“美化”汉奸呢。我们到底还是人。这也是为什么我佩服李安,因为他没有把易先生用汉奸这个标签固定,而是把他当人看。也许是一个堕落的人,也许是一个出卖国家利益的人,但他也会被情所困,被情所伤,被情所惑,直到最后失去一切,这都是永恒的主题
每次出冲突,永远都是中国人打中国人。就比方说钓鱼岛那事,中国人殴打开日本车的中国人。这充其量是泄愤,根本解决不了实质问题。所以一开始当那堆学生想杀汉奸的时候,我又觉得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总是先拿中国人开刀,也不想想出现汉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你杀了这个汉奸,以后还会有别的汉奸出来,完全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不过是让自己好受一点,泄泄愤罢了。当那群学生一人一刀把另外一个汉奸杀掉的时候,我能体会到导演故意把这个人的死亡时间拖长。你本可以一枪崩了他,干净利索,情节角度传达的信息都是一样的:一群学生把一个汉奸杀了。但是这种加长的处理方式增加了残忍度,能让你反思,凭什么你morally superior? 他是汉奸,但这就给你杀人的权利了吗?你凭什么有权利决定一个人的死亡?这又回到了那个经典的哲学辩论,一个火车要撞上5个人,你可以改道让它只撞1个人,你会怎么选择?一个道理。凭什么你能决定杀掉那个人而不是另外5个人?也许汉奸手里也有很多条人命,但凭什么你就能杀他而不谴责自己?你杀人这个行为是justfiable的吗?当然了,如果回到了那个简单的“敌人就应该被消灭”的逻辑,那我也没办法,但我想是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的。
王佳芝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物。某种意义上她和易先生很像,他们都在self deny,都知道动真情是危险的,但是还是控制不住。她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她爱上了一个自己要杀掉的人。这种矛盾是难以想象的。人往往有一个外部欲求(杀掉易,因为这是党要我做的),和一个内在欲求(不杀易,因为我爱他,他也爱我)。所以对于王佳芝这个人物来说,她的悲剧就在于两者不可调和的矛盾,不可能两个欲求都得到满足。她要么遵循责任,要么追随自己的心。而她最后的死亡便是因为她听从了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外界强加给她的责任。这点顿时就击中了我。那时的人根本就没有追随我心的自由,只能让别人支配自己,让自己成为没有感情的棋子。最后在行刑之前,所有人都在哭,反而王佳芝却是非常淡定的表情,这也让我有所宽慰,因为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她知道追随我心的代价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是她却为了爱情,一种从古到今人类一直在谈论但是没有人真正清楚是什么的东西,而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这种牺牲和选择之下,确实让人反思民族大义。我们到底还是人,我们也有自己的欲求,也有对爱情的渴望,而凭什么民族大义要比我们自己的幸福更重要呢?我们的幸福就那么不值一提吗?
李安是个勇敢的人。他应该知道民族忠诚感这个东西,尤其是在中国,尤其是对于抗日战争的那个年代,是很敏感的,是不能碰的,否则会引来千夫万指。他的高明之处便是把故事回归到人本身,而没有道德评判。易先生不是一个汉奸,而是一个没有安全感,不能相信任何人,内心孤寂却又渴望爱情的人。王佳芝不是一个出色的特工,确实一个为了爱能牺牲自己生命的人。我想这便是为什么这部片子这么感动我,因为它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讲的一个很具有现实意义的寓言故事。
古今痴男女,谁能过情关